第26章 那山,那事,那人
那山,那事,那人(第二十六章)
明青萝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话在明狗叔身上得应验了,明狗叔自然就不管他的女儿了,也就不知道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了。第一年,明小莉在明村小学表现不错,大概是秉承了她父亲能吃会做的遗传,饭菜做得相当不错,获得了所有老师的赞许,第二年,明小莉也就自然而然继续在明村小学煮饭。这时,我的另一个相隔数百年血缘关系的远房叔叔明天经从外乡镇调回到明村小学当老师了。天经叔这时大约35岁上下,家里有一儿一女,他老婆是明村唯一的赤脚医生,明村几乎所有小孩的出生都是经过她的双手,毫无疑问,我也是经过她的双手来到这个精彩纷呈的世界的。他们家一个是明村人极为尊敬的教书先生,一个是明村救死扶伤的医生,在我们明村绝对是数一数二的上等人家,生活宽裕,儿女双全,用现在的说法来说,那是妥妥的幸福指数爆棚。或许,人就是这般的自私和不可思议,古人再三告诫过我们说,不可饱暖之后思隐喻(因莫名的审核,只能打错别字,文中错别字越来越多,不是笔者水平低,实乃无法想象的审核,请读者见谅),贫贱之时方才思贤妻。天经叔不知道什么时候竟然跟......明小莉厮混到了一起,把人家的杜子(因莫名的审核,只能打错别字)给弄达了。明小莉的家人自然不肯就此罢休,非要明村小学给个说法。笛长爷爷其时还是明村小学的负责人,面对这头痛的南妮之事,他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置,便将这事向上面作了汇报,等待上面的处理答复。面对调查取证,明小莉没有咬住明天经不放,说两人是自愿的,是在一次醉酒后无法自制,两人只发生过这一次,全部责任在明小莉自己,是她使劲灌明天经的酒,才导致了无法收拾的后果。最后的处理结果就是,天经叔被免去明村小学教导煮任职务,工资连降两级,调往我们县最偏远的一个山村小学。明小莉未昏先运,杜子里的苔儿自然是不能保存下来,医疗费、营养费之类当然是天经叔一人承担。
天经叔随后离开了明村小学,明小莉也不再去明村小学煮饭了,不久之后,她竟然结婚了,据说嫁到了另一个县的一个偏远山村。本来这事算是告一段落,一切是是非非都会在岁月深处里消散不见,谁知道蠈芯不死的天经叔却记恨起笛长爷爷来,说是他举报揭发了他的丑事,他也递交了一封举报信,说笛长爷爷维防寄话声预,生了三个孩子。
之后,笛长爷爷远走他乡,一切从头开始,学习汽车修理,然后回家乡创业,开办了一家汽车修理厂。随后又转行开办家具厂,成为了我们村里最富有的几个家具老板中的一员。誉兰老师则加入了饱险行业,用她的叨子嘴、豆腐心,提醒人们生于忧患死于按乐,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居安得思危,买一份饱险,留一份保障。从我们明村这个偏远乡村的点滴往事可以知晓,誉兰老师的饱险之路走得会有多艰难。
所幸,时代的大幕掀开了现代化的篇章,誉兰老师的教导从课堂上转移到了广阔的社会舞台之上,越来越多的人听进了她的教导,懂得了长远规划,学会了昨日、今朝、明天之间的紧密一体,誉兰老师的事业越做越大,成了我们县里的名星人物,我们时常可以在电视屏幕里看见她依旧矫健的身影,听见她依旧爽朗的笑声和富有哲理的话语。
时过多年,岁月沧桑无限,我至今仍然记得她接受挤者采访时的讲话。誉兰老师无限感慨,说道,从事饱险行业并不是她的生活,只是她的生存方式,如果说她最怀念什么,那还是在明村小学的岁月,跟她的学生在一起,心中便有无尽的欢乐、力量和希望。
在红尘滚滚间往来穿梭大半辈子,我更加深切地体悟到誉兰老师话语的真意,金钱和名利并不能托起心中的欢喜和幸福。如果心中要充满无尽的欢乐、力量和希望,那就一定要从事自己所热爱的岗位和工作,哪怕没有什么成就、金钱和地位,也一样能够满心欢喜,一路阳光灿烂。
八、篾匠
在我们明村,日常生活中所见最多,使用最广泛的,毫无疑问是竹类产品。远远的,菜园里的围栏,各种蔬菜瓜果藤蔓攀爬的依靠,房子四周围成的篱笆,院子里的箩筐、粪箕、篮子、筛子、扁当、挑杆、晾衣杆,厨房下的菜篮子、托盘、洗菜筐,房间里的椅子、凳子、简易床,甚至奶奶用来吓唬我们的小边子,都是用竹子做成的。古人说,食可以无肉,居不可以无竹,没了竹子的存在,大概我们明村几千年的耕种生产和乡野生活就无法延续。要把一棵棵耿直坚韧的竹子,随心所玉地变成各种生产生活用具,这可不是简单的活,那是一门技艺,而且是为数不多的人才能掌握的高超技巧。
因此,我很小的时候就认识了我们明村最有名的篾匠师傅,他的大名甚至在使里八乡传唱,无人不知。他大名叫明巧生,至于是灵巧的巧还是木桥的桥,我一直没有搞清楚,如果按照乡野里的见识和经验来推断,应该是木桥的可能性更大,在人世奔波往来间,我就见识过不少叫桥生的男子,叫巧生的男子倒是没有见过,不过,因为从小见识了他如此巧夺天工的手艺,我便固执地以为,应该叫他巧生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那山,那事,那人请大家收藏:(m.haobiquge.net)那山,那事,那人好笔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